人生不是很荒謬就是很諷刺。
專二那年,我覺得我一定無法在電子這個領域有所發展,因為我都不會,考試只是死背得來的分數。所以,寒假時,跟同學一起報名一週三堂的美語會話課。每個星期一、三、五開始我沒有止境的英文學習,也因此找到日後賴以維生的語言工具。
專科畢業時,回想自己這五年的電子之路,修電視老是修到電視爆掉,插電路板也常常輸出不了完美的波形,就連畢業專題也是胡亂摸索出來的,口試回答更是死背出來的答案,整個人心虛。當時覺得自己如果進入電子相關產業一定會更加顯現我對這個領域的不熟悉。誤打誤撞,進入了傳統產業的國外業務工作,也就一路在傳產發展。不管後來唸科大,做英文翻譯,當英文老師,即使再回來國外業務工作,總是要避掉電子相關的領域。
- Apr 09 Mon 2007 21:45
諷刺啊~~~
- Mar 25 Sun 2007 21:51
Flight of the Phoenix -- Dialogue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想看的電影越來越少,看過的電影覺得好看的機率更是微乎其微。很多電影看過預告片之後就完全沒有想看整部片的衝動。原本對驚悚及恐怖題材沒有興趣的我,選擇越來越少。對於戰爭片及動作片的反感,又去掉了一大半。走到電影院,最終只落得愛情喜劇及動畫片的選擇。
臨時接了一個朋友介紹的工作,一邊工作的當中,一邊聽電影台播的電影,加減聽一下英文。
一個我完全沒興趣的題材,一架前往北京的失事飛機,墜落在戈壁沙漠,生還者決定重建一台飛機,飛離災難現場,不向死亡的必然妥協。
神奇的是,竟然聽到幾句不錯的對白。。。
- Mar 01 Thu 2007 21:57
選擇
做出選擇的時候我們常常感到迷惑與茫然。誰能保證哪一條路才是正確?
選擇放棄一個好對象,選擇放棄一份工作或是一個學位,選擇放棄明明可以走上的康莊大道,掙扎又痛苦的抉擇。或是現實無奈,或是命運難測。
若是現實已經那般無奈,你依然不放棄一段折磨你至深的感情,你依然不放棄一個可有可無的家庭?你不願意選擇走向讓自己快樂的那條路?更多的犧牲與奉獻,最終究竟會不會招致永無止境的嘆息?
- Feb 05 Mon 2007 22:00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一首歌能怎樣撫平你的情緒?有時候可能是一句歌詞,或是一段旋律。重複著哼唱,不斷地咀嚼,也能意外地使人產生往前走的力量。
最近我常聽一個香港歌手林一峰叫做 The Best Is Yet to Come 的歌。這是一首教導失戀的人重新振作,再度相信愛情的勵志歌曲。
看看我的網誌 last update 已經是上個月的事情。從那時開始,一直在一種無法肯定自我的灰暗時期。雖然還是沒有走到這個時期的盡頭,但是這首歌陪著我,確實也讓我相信:the best is yet to come.
- Jan 06 Sat 2007 22:08
沒有熱情燃燒的夢想 (之二)
「工作的確是一個飯碗,可以讓你在三十到四十歲的階段完成結婚生子、買車子買房子的人生需求,但是當你已經擁有這些東西,四十歲以後呢?接下來的人生方向是什麼?」蔣勳在《30雜誌》專訪中的一段話。
前面提到的《30雜誌》是我最近比較喜歡看的,成了一年的訂戶,是從2005年八月在書店架上拿起有王建民封面那期開始。之後便成了每個月都會注意的雜誌。如同雜誌的名稱,每期都在探討三十世代在職場上或人生上會遇到,或是想要了解的問題,去看看這個島嶼上其他跟我年齡相近的人都在做什麼樣的工作,過什麼樣的生活。2006年十二月當期主題圍繞在「尋找熱情原點」,對工作的熱情,對生命的熱情,延續夢想的熱情。所以副標題是「職場不該是人生的牢籠,沒有熱情燃燒的夢想,人生為何而戰?」
在蔣勳的訪談中,另外提到,前一陣子各大企業找他去演講,他談了許多美學的話題,而台下的員工們卻是面無表情。他在休息時與這些員工聊天時才發現,他們雖然平均年齡不過三十一歲,卻已經喪失了做人的熱情。有一名年輕的工程師告訴蔣勳,他已經八年沒有休過假,只是三十出頭的年紀卻已經出現疲憊老化的神情。他對這些穿著公司制服、掛著工作證的三十歲菁英卻一點生命力都沒有感到驚訝。。。